面对大量平台退款,你怎样看待数藏市场的寒冬?
“售罄!”“起飞!”“转手就是上百倍!”
早期藏品相对较少,需求量很大,容易出现炒作的情况。一些创业者看到商机就开始跟进,创业门槛越来越低,有的项目可能几万元就启动了。据一数字经济决策服务平台公布的信息,2019年至2022年11月15日,大量数字藏品平台涌现,我国数字藏品平台数量已经达到2303家。
然而,美梦在今年5月开始逐渐破碎
很多用户获得的第一份来自“空投”的数字藏品。转卖了这份免费的数字藏品,便能获利数千元。尝到甜头后进入数藏市场购买藏品,进而转卖。但随着大部分藏品跌幅高达80%,甚至跌破发行价。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数字藏品”的相关投诉将近2000条结果,投诉问题包括“购买不到账”、“不能提现”、“无法转让”、“平台跑路”等。
一些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不合规甚至涉嫌刑事犯罪的问题。睢阳分局10月25日公布的藏宝阁平台涉嫌网络诈骗被立案侦查案,是官方部门公布的数字藏品涉刑第一案,涉嫌诈骗资金265万余元 。
市场持续低迷,中小平台面临大量投诉问题,继而发布停止运营的通知。为了规避大量可能带来的监管风险,不少平台已经开始退款。据了解,目前愿意退款的平台多以首发价的15%-40%退款。对于控诉者提出的以二级市场价格退款,几乎没有平台能承受,因为二级市场的价格炒得太高了。
继9月份超20个数藏平台下线后,近期又一批平台官方发布清退公告,正式宣布下线。以下为十月份至今“下线”数藏平台的汇总图,共17家平台。
销售数字藏品要避免触及法律红线
数字藏品行业经历了一年多的从无到有的发展,至今仍处在一个无明确法律法规可依的灰色地带,越发大胆的后来者们早已无法接受前辈们摸着石头步步谨慎的过河速度,纷纷开始“八仙过河,各显神通”。
在过去数月,针对这一“乱想”,数藏规范文件频发。如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公布全国首个“数字藏品通用标准”,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窦俊在大会上发布了《数字藏品通用标准1.0》、《数字藏品行业发展调研报告》启动“数藏备案”。以及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剑网2022”专项行动,都对数藏平台提出了具体的运营资质要求,而不符合规范的平台难以为继。
关于加入全国网络文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络艺术品标准工作组,在之前《唯一艺术红盘的背后,你了解多少?》文章中也有提到过。
寒冬之下又当如何探索
数字藏品若想回归本质,除了加强监管帮助行业重回正轨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着重考虑,那就是知识产权保护。从国外数字藏品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
目前国内平台明确提出需要知识产权服务的寥寥无几
目前国内平台明确提出需要知识产权服务的寥寥无几
1.平台方和用户投机之间的矛盾集中,忽略了正常经营中应该重视的版权问题;
2.国内数字藏品行业还没进入有序的发展阶段。
虽然侵权不是行业目前的主要问题,但在侵权问题还没有凸显的时候,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引导、管理,可以有力避免数字藏品行业在下一阶段发展中走弯路。
数字藏品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切勿盲目更跟风,需要警惕与防范因数字藏品炒作而造成的金融风险。建议数藏参与者因理性的选择,有背书有背景的数藏平台。同时在投资或收藏对应IP数字藏品选择上,因理性判断和了解该IP公司的运营情况以及长远规划,抵御无运营无作为的IP公司与IP代理商,梳理正确的数藏行业价值观念。
也许有人说,当下是数藏市场的寒冬,确实目前的发展阶段以及经济环境下,数藏平台会面临很多困难。但同时也应看到,对于优秀平台来说也是发展机遇,不能因为行业部分从业人员的做法而将整个行业一棍子打死。对于藏品爱好者来说,对数字藏品的发行平台设置更高的准入门槛,也能有效减少平台选择的风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区块链技术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